当前位置:首页>原创基地>作品展示
南方周末致“我是一个好人”的一封信和“我是一个好人”的回信  作者:我是一个好人

(人气:14913  发表日期:2008年10月29日 17:29:32)


南方周末致“我是一个好人”的一封信和“我是一个好人”的回信 (2008-10-29 16:59:47) [编辑][删除] 



标签:法律 限行 南方周末 北京 杂谈   分类:杂文 



 



                南方周末致我是一个好人的一封信 



在2008-10-29,"史哲" <shizhe1974@hotmail.com> 写道:

 

我是一个好人老师:

    说实话,我本来的确不想回信的,因为仅从行文来看,您的科学素养、思维逻辑都需要训练。

    限行不限行,不管最后作出怎样的决策,公民都必须无条件遵守。但前提是,做出这个决策,必须遵守合法的程序。按照物权法的规定,任何针对个人财产的限制都是必须慎之又慎的。尽管我很讨厌汽车,但汽车太多并非个人的错。

    北京路况差,是个人的错吗?不是。是政府当初死乞白赖的一味鼓励不计后果的发展汽车工业。中国的公车有多少,一个韩国汉城市政府公车才4辆,北京市政府的公车又有多少?为什么不限制公车,要限制私车。更何况,车主每年要缴付养路费的,人家交的是全年的钱,为了奥运牺牲一下可以,你凭什么每周剥夺人家一天的道路使用权。要剥夺也可以,退养路费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费用才合理。

    限行的确是为了北京的空气质量,但北京的空气是北京汽车搞坏的吗?主要是北京环保局,北京市政府……谁让你上马了那么多污染企业。自己犯的错,自己就得付出代价,别想着让普通人来承担。打个比方,所有的家用电器都产生“碳排放”,这块也占了污染得很大比例,你能发个命令,让所有人都不用吗?

    通过合法程序通过的法律,再糟糕,我们都无话可说。但是,拍脑袋主官意志通过的法规,无论如何都该质疑。

    按照你老人家的意见,限制车辆有利于北京空气,是为了北京好,就该支持。那野蛮拆迁同样是为了北京城市更加漂亮,当然也是该支持的了?不知道如果拆到你们家,你还会不会这么说。在拆迁上,我们的政府已经很有魄力了。拆的国务院的保护性耕地都越来越少了。

    你老人家可能是有公车的,不需要早上7点、晚上6点去挤地铁、公交,我可是挤过1年多,而且以后还打算接着去挤的。

    政府决策的对错,谁说了算。没错,人民。如果北京人代会通过,我们同样也无话可说。

    政府的目的是好的,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使用非法的程序获得这样的结果。

    祝:好

                                       南方周末 

 



 



                我是一个好人致南方周末的回信 



史先生:

    你好,我老人家在这里回复一下。

    首先说我没有公车,也是坐公交车上下班;其次有证据表明,60%多的市民拥护限行,并不是所谓的“60%多的网民认为不合理”。你可以怀疑我们的调查,我也可以怀疑你证据的出处。另外,北京限行,并不是限制你私家车(违反物权法),而是限制牌号。你买车之后上牌照,就是要接受政府部门的管理。我人民政府没有权利管理你私家车,可是我有权利管理牌照,这么做是合法的。如果有人认为不合法,为什么不起诉政府呢?

    说到政府行为,肯定是某个阶段有某个阶段政策失误的地方。正像当初拆掉北京城,后来发现错了,于是改正,重修永定门。依照您的说法,“当初死乞白赖的一味鼓励不计后果的(地)发展汽车工业”,应该也是举措不当,所以要改正,所以要限行。你不能说既然我前几年做错了一件事,现在要剥夺我改正的权力。

    至于您说的“拍脑袋主官(观)意志通过的法规,无论如何都该质疑”,我老人家认为不妥。限行难道是某个人拍脑袋拍出来的?好像也没有证据。即使退一万步说,是拍出来的,但只要是好政策,就要拥护,且希望多拍几次脑袋。

    说实话,南方周末是我老人家很喜欢看的一个报纸,但通过您的回信,我老人家终于很失望地发现,这个报纸太心胸狭窄,容不得半点不同的声音。如果我老人家说话没有道理,你怎么不把我老人家的言论公开发表,然后让广大群众来拍砖呢?说到底,还是怕。

    如果媒体办成一言堂,只需要一种声音,即批评政府的声音,只要听见一点不同言论,尤其是为政府说一句好话,就要斥为“科学素养、思维逻辑需要训练”,我老人家觉得这其实就是愤青行为,似乎没有很好地贯彻中央关于宣传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报纸办成这样,我老人家虽然早已经料到,但是仍然无话可说。

    至于政府拆迁,比较复杂。你看见过老北京大杂院没有拆迁前的居住环境有多么恶劣么?拆迁势在必行。某些强制拆迁,确实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但是我们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味欢呼钉子户。某些人听说本地段要拆迁,连夜私搭乱建,然后勒索敲诈,不给补贴就要闹腾,就要让媒体曝光。这种情况难道还少见么?

    奇怪的是,居然真有这样的媒体,喜欢追捧这样的钉子户。须知真正乐于跟政府较劲的,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弱势群体。真正的弱势群体,早乖乖拿着钱走了,媒体也不会关注。

    再说一个和拆迁有关的题外话,也是我老人家亲历。当年修京九铁路,路过河南省台前县,台前县多少农民,老少齐上阵,一夜之间将白地种成果园,为的就是每棵苹果树可以多拿政府补贴30元钱。待拿到补贴之后,新栽的果树就要连根拔起,堆满了附近的金堤河,随他任意腐烂。我老人家看到金堤河水被果树拥塞,看到那么多树白白死掉,心里只有“刁民”二字。如果政府有需要,要拆掉我老人家的房子,只要给相应的补贴,我老人家一定拥护。做事情应该互相理解。

    我老人家住在北京昌平区回龙观,希望您来北京的时候,只要房子没有被拆掉,诚邀您当面一叙。呵呵。顺便指出您信中两个错别字,可能还有一些,希望您做编辑的文字功底更扎实一些。

                                                                                                      我是一个好人

   



 附录:



    俺前几天看到南方周末上一篇胡说八道的文章,极力维护有车族的权益,不管俺们无车族老百姓的权益。当时俺大怒,便强词夺理,写了一个评论,题目叫做“请将限行进行到底”,给编辑发过去,今天很荣幸地收到回信,激动之余,当时回复。就是上面这篇小文。随附“请将限行进行到底”一文如下,以纪事本末。欢迎拍砖。    



                      请将限行进行到底 



    看了10月16日《南方周末》E32版犄角旮旯里排出来的一篇短文,《北京限行,于法不合,或成徒劳》,又看了文后的点评者说,感觉真是一派胡言。



    北京限行的初衷,是减少废气排放和缓解交通拥挤。北京的空气不好,路况极差,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了。奥运期间单双号出行,空气质量确也有所提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尽管你可以否认其间的因果关系。10月以来,每天限行两个尾号,路况确实比以前好许多。我每天要走的八达岭高速路,以前几乎就是一个大型停车场,现在确实畅通了。交管局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其他路段情况有着显著改善。什么叫效果?这就是效果。道路畅通,方便出行,是造福百姓;难道你少开一天车,就不能出门办事么?政府限行,并非在你双腿上贴了封条。须知北京1500万群众,大多都是乘公交地铁出行,怎么你买了一部车,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由此质疑政府行为的合法性,我觉得有些过分上纲上线了。



    就限行这件事情来说,我认为政府做得好,做得对,是站在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车族的立场上做出的举措。我们可以去正义路市政府门前看看,门口挂的牌子,白底黑字,分明写着“北京市人民政府”,既然是人民的政府,就要为人民做事。车主固然是人民,但是毕竟不是大多数。既然多数市民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你就没有权力让他们去呼吸不属于自己汽车排出的尾气,也没有权力让他们在原本就有限的道路资源上拥堵着。这些天我在享受快捷交通和新鲜空气的时候,想政府限行还不够。如果我做决策,就规定每个月的1号、11号、21号、31号,只允许尾号是1的车出行;2号、12号、22号,只允许尾号是2的车出行,以此类推。不是说“有民调显示,相当多的私家车主计划买第二辆车以规避限行”吗?你有钱就买十辆车,没关系的。总会有一大批车主,并不是真的大款,买不起这许多车,那么限行的效果就更显著了。



    最近几年来,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北京政府,做了很多利民的实事,却总有一些“民主斗士”、“自由女神”适时跳出来,妄加批评,横生指责,似乎政府做什么,他们都不满意。呼吁政府关爱民众的同时,我们也要理解政府才好。如果政府也效仿某些“斗士”骂人时的蛮横态度,说一句:“我就要限制你的车了,怎么的,不许啊?”你也一点办法都没有。我希望政府做事就要有魄力,不要因为网上一些杂七杂八的评论动摇信心。须知网上随意评判政府行为的,也决不是就能代表真正的公众。说网上40万人,“68%认为限行不合理”,那么请问这40万人中间,有多少是没有车的普通市民?北京1500万人,与这区区40万相比较,大多有意无意,被过滤成“沉默的大多数”,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愿。



    比如我这个短文,我晓得一定就会被编辑随手删掉,不过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所以也就不怕枉费笔墨。好在从以往的历史看,《南方周末》似乎不是那种小量到听不进半点不同声音的报纸——不过也难说,呵呵。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声明:该作品版权归 我是一个好人 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该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该作品如果涉嫌抄袭等所引起的法律纠纷由作者负责。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Copyright© 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