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原创基地>作品展示
读研日记二则  作者:梦瑾

(人气:11605  发表日期:2011年03月30日 20:53:30)


(—)

                 2003年9月19日  周五   

  今天上午看了几页《数学物理方程》,听了一会儿英语口语后,打开了2003年9月份红版的《青年文摘》,一发而不可收拾。

  给我感悟较多的有陈彤的《谁能过上好日子》,和张越的《你竟敢如此透明》,然而,给我最多感悟的,还是杨绛的《我们仨》选摘。

  喜欢《我们仨》,是因为她契合我的心意:从平凡之中品悟生之乐趣。明白最深奥也是最浅显的道理,就是:有许多东西我们无力改变和把握,但只要我们生命存在,就有许多的美丽和幸福与痛苦交织在一起,需要我们仔细品味。

如果你用心了,你可以在这一年当中生活千千万万年,可以在这一生中体验到千千万万种人生。

  杨绛与钱钟书,与钱瑗,是何其幸福的“我们仨”!但我并不空空羡慕他们。因为,我和妹妹与我们的父母,我们四个之间的点点滴滴,比起他们毫不逊色。唯一逊色的是,现在我和妹妹还年轻,还没有达到我们将来所能够达到的高度。我知道,几十年后的我们,必是令人惊羡的我们。甚至,现在,我们就是。因为,我们懂得爱,懂得品味,懂得倾诉,懂得聆听,懂得漠视生活华丽的外衣而去触摸生活的内核。因为,我们为生活而生活,不为别的目的。因为,我们为奉献而奉献,只为我们自己完善自己。因为,我们为活着而活着,同时是为更多的人更好地活着。

  为了倾诉我对生活的热爱,我提起了笔。虽然,看到别人的文字,有时也有把自己表露出去的愿望,但,我一次又一次地压抑了自己。因为,我的文字是对一颗灵魂的低语,她的性质,她的内容,决定了我只有用这种默然无声的写作方式与状态。我不是没有能力写出华美的文章,而是我不愿意。我愿做的,只是这么静静地坐着,看着笔尖一笔一画地流动,就如我心灵的溪流,时缓时急地倾泻到我的纸张之上。

  是了,我在体验,我在积累。时时刻刻,丝丝息息,我呼吸着,我触摸着,我思想着,我感激着。与每个人的相识相逢,与每件物的相遇相拥,我都用着我全部的心力珍爱着,无论带给我的是爱,还是伤害。我是细腻的,同时又是达观的。我是脆弱的,同时又是坚强的。人类所有的优点与缺点,我都兼备。我是真实的。我是复杂而又简单的。我是矛盾的。

  生活时时刻刻都在变幻着,时时刻刻都是新的,既便你毫无察觉。听着钟表滴滴答答的声响,我知道,在我写这几个字的同时,有许多人死去,又有许多人出生;有许多故事上演,又有许多故事结束。我知道,有许多的地方,正在歌舞升平;也有许多地方,正在饥饿难耐;有许多人正沉浸在舒适安逸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人正处于战争残杀的境地。我知道,这个世界有太多太多的不同,太多太多的不公平。但我更知道,这个世界是多么的公正而公平。每个人,只要来到世上,便有了他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苦乐,这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这也是公平的。因此,每个人都可以是幸福而快乐的,既便一无所有。因此,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是痛苦而孤独的,既便他拥有一切。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生活。

  我的文字,不喜欢引用名言警句。因为,所有的人都是普通的,没有什么绝对的真理。同时,我的所有文字都是别人的,因为,我是人群中的一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我无力摆脱人群,也无力超越历史。我就这么静静地站着,站在属于我的该我站着的地方。我就这么默默地活着,活着上苍赐予我的该我生活的生活。我就这么深深地感激着,感激着与我相遇的一切的一切。我就这么深深地爱着,爱着这个世界。

  我不知道,将来的我会是什么样子,将来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我只知道,我幸福着,我活着,我爱着。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同我一起感悟、体验生活与生命,不知道,他将在何时出现,来自哪里又去向何方,不知道,我们会不会相遇。但我知道,世间必还有一颗灵魂,同我一样充满了生的热爱,奉献的热情,既便,只是我的灵魂在水面的倒影,他也必定存在。

  我愿仔细地寻觅和等待,直到我生命消逝的那一天。

                                               止笔于下午1时20分

  每个人都是忙碌的,忙碌得没有时间倾听;每个人都是寂寞的,寂寞得无人可诉。

  总是在寂寞的时刻,拿起笔,向我的纸张诉说;总是在幸福愉悦的时候,挥洒时光,一闪而过。

  我不知道,究竟为什么。

  我不明白,我到底在寻求什么。

  我很幸福,因为我体悟到生活的许多美丽;同时我也寂寞,如山谷中一朵洁白的百合,自开自落。

  如果我是张爱玲,那么,你是那个胡兰成吗?如果我是杨绛,谁又是钟书?亦或,我是居里夫人,今生,会遇到属于我的居里吗?我不知道。

                                                 止笔于晚7时30分

                      (二)

                 2003年9月20日7时33分  周六   

  今天是四六级考试的日子(因为今年的“非典”推迟),上午到实验室帮妹妹查了北大的考研书目,而后又和师姐聊了聊。师姐说刘老师要求很严,是专心于研究的人,并且喜欢学生抓紧时间学习,这很适合我。真的,有这样子的每月二百多元的生活费而不用自己再为生活、为父母的负担而奔波,能够这样全心全意地看书、学习,对我而言,真是太该珍惜了,太应感激了。

  今天下午五点多到教室至现在,看了十几页的数理方程,感到弄通了许多,很充实,也很幸福。因为,那些东西是真实的,是与生活、科研联系在一起的,也是我所应该起步的基础。今天是开学第二周周末,数理第五周才开课,先自己看看,想想吧,我是自信能学好它的。

。。。。。。。。。。。。。。。

  刚刚看了《科学技术哲学教程》中的“自然界的演化规律”一节,感悟良多。

  我觉得,这些内容都是我脑子中已有的零碎的看法和观点,而在这里,被人用了系统的文字表达了出来,我既惊喜,又遗憾。惊喜的是,我的自发的思想竟能与马、恩的表述如此一致,如此契合;遗憾的是,以前我为什么没有把脑中的东西表述为文字呢?不过,现在也并不晚。以后有什么想法,什么灵感,一定要写下来,以便日后的应用和整理。

  马克思,恩格斯是一代伟人。但,他们的伟大不是一瞬间成长起来的。他们也是平凡的人。他们也有他们的童年、青年,如同我们一样。我相信终有一天,我和妹妹也能达到他们那样的成就。因为,从小,我们的志向就是大气的,而不是拘囿于好的生活、高的地位。高中时我曾在随笔里写道:“星辰总是在耀眼之后,它的凡尘小事在一瞬间辉煌起来的。”是的,人们看到的总是耀眼的东西,耀眼的时刻,而不屑于耀眼之前的长时间的、深思考的积累。冰心说:墙角的花,人们总是惊羡她绽放时的美丽,却不知道,她的浸着血和泪的芽。(大意如此)。我认为她说的正确而又不正确。正确的一部分是,人们的确是只看到成功、绚丽的一面而不知道此前的奋斗;不正确,是因为奋斗并不是苦的累的,而是充盈着幸福的。她的芽不是浸着血和泪的,而是浸在柔软而厚实的土壤里的。这土壤,便是我们的生活和生命。在有些人眼里,我和妹妹是苦孩子:从小到大,是从没有过零花钱的,一日三餐,常常是咸菜为伴的的,大学以前的衣物,多是亲友的旧衣。但,在我们自己眼里,我们从来都是幸福的。父母是那么地爱我们,理解我们。我们一家人一块儿去田间干活儿,一块儿灯下说笑,一块儿说些惊天动地的痴语傻话。父母从没有训斥、打骂过我们,但,他们并不宠溺我们。他们的爱是大气的爱,给我们自己的天地,一切道路,让我们自己选择。我和妹妹的思想、生活都是自发、自由、自主的,没有父母的禁锢或打磨。我知道,我和妹妹是父母全部的幸福和期望,所以,我们也尽力地挺立自己,给予父母幸福和期望,并且,他们的期望和我自己的愿望相互吻合。他们说:希望你成为一个科学家。我想我会的。

  妹妹说:天降奇才惊世人,莫让浮华俗了心。又说:女中豪杰振国威,世界人民同欣慰。是了,我们不出色,不优秀,因为,还不到时候。所谓厚积而薄发,大器而晚成。因为,我们所进行的学习、思考、积累,不是学业之内的,不是老师、学校交给我们的,当然,我们的付出与获得也是不能奢望得到他们的承认与肯定的。真正的伟大是不渴求世人的认同与喝彩的,而是挺立在历史与世界上的一座无言的丰碑。

  当今时代是一个喧嚣的时代,所谓少年作家,天才,奇才,更有许多所谓的“神童”,他们,到底会走向哪里?走向何处去呢?媒体并不管不顾。人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过程,每一时期有每一时期的特性,像现在的社会,把学习的重负压向天真的童年,这个错误是早晚会酿成悲剧的,也终有一天,人们会返回到以前的崇尚自由与天性的生活中。我不知道这样的社会会不会在我的有生之年出现,但我知道,它必然出现。因为,人,是自然、社会的主体,一切的奋斗、科研、进步、学习,都是为了人自身的享受。目前,这个绝对的人性之本正被扭曲:君不见,许多的孩子被考试、竞争压在痛苦的深渊,甚至,崩溃与死亡的边缘。人们说:现在的苦累是为了以后的甜。我摇头,那只是自我欺骗。在这个日益发展、快速进步、充满竞争的社会里,一劳永逸是不可能有的事情。你每时每刻都面临新的挑战与竞争。生活时刻是新的。你奢望将挑战将奋斗集中在一段时间而留下另一段时间去尽情享受是行不通的。唯一的好的方法是培养孩子的性情,乐观、向上,以苦为乐,以奋斗为乐,从各个阶段的任务中寻找幸福、愉快的性情,培养孩子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的能力。人并不是因为物质生活的充裕而幸福,幸福的只是心,是一颗灵魂,一颗对生活、对生命充满感激与爱的灵魂。

  我知道,我的这些文字会得到人们的承认与肯定。同时,我也知道,没有人愿意他们的孩子像我和妹妹一样。因为,我和妹妹不是社会意义上的、人们向往的那种喧嚣的成功。我和妹妹都曾因高考失利而复读,都曾因报考不当而进入没有名气的河南大学。从这种意义上讲,我们算不得成功。但,就我们的感受力,理想力,对生活的享用能力,以及对生活的创造力而言,我自信我们是成功的。我们的幸福是发自内心的,是真正的幸福,无论我们的生活境遇如何。

                                   止笔于晚9时13分 北化教学楼107室

 

后记:2010年1月27日凌晨0时43分把这些文字从日记搬到此处。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声明:该作品版权归 梦瑾 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该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该作品如果涉嫌抄袭等所引起的法律纠纷由作者负责。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Copyright© 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