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原创基地>作品展示
屈原是个诗人  作者:我是一个好人

(人气:15456  发表日期:2007年06月19日 12:37:03)


屈原是个诗人



子规鸟到处啼叫的时候,长沙的朋友来电,说他们那里有关方面又要组织龙舟赛,才想起马上就是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节就要到了。端午节划龙舟,据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屈原,因他是这一天结束自己生命的;还据说这个风俗,已经传到了朝鲜、日本、缅甸、越南、马来西亚等国,让人很感叹东南亚各国文化认同的程度。

  ?犛谑腔衬钇鹎?原来。屈原是个什么人呢?屈原是个诗人。我们说屈原是个诗人,因为从他开始,中国纯粹文学尤其是诗歌,开始摆脱了经史政论的附庸身份,正大光明地独立发展开来。不错,在屈原之前有《诗经》,但是遗憾的是并没有诗人。况且《诗经》之后,诗这种文学形式在中国一度让位于散文,而且是以策论、载史为主题的散文。直到屈原出现,以林庚先生的话说,“才使得无声无息的诗坛重振旗鼓”。

    屈原是个诗人。屈原的作品叫楚辞,与《诗经》整齐、划一的形式不同,这是一种新鲜生动、长短不一的“骚体”。它常用“兮”字放在句中或句尾,夹杂大量的楚地方言,句式自由变化,声调委婉轻灵,各种不同情绪和语气,宛如高山一弘活水,都在笔端酣畅淋漓地流出来了。它开始舍弃《诗经》现实主义写作模式,大胆以个性化的浪漫笔法书写诗人心中的感受,偶尔从中也反映社会现实,只不过折射得比较隐讳罢了。

屈原是个诗人。他少年得志,年轻时任楚怀王的左徒,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宾客,应付诸侯”,掌管内政、外交,也曾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但是他受不了打击挫折,当厄运来临的时后,就无法自拔。屈原联齐抗秦的政治主张遭到了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反对,楚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怀王自己却被秦国骗去,死在那里。大约他上当的时候,才想起屈原的建议来,但是,已经太晚了。新即位的楚襄王比怀王更甚,又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刘大杰先生说屈原“是一个多疑的殉情者,缺少道家的旷达,墨家的刻苦,和孔、孟的行为哲学的奋斗精神”,真是一语道破天机:他长期流浪未得回归故国,心中的郁闷凝结成死亡的召唤,于是只好去投汨罗江了。

屈原是个诗人。屈原的生活,注定和流浪有关。但是,他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没有屈服,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时候也不随波逐流。流浪者也会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炽烈的气场,因他充满着幻想和疑问,经历过沸腾和喧嚣。既然不能在朝参政议政,那就拿起竹简和刀笔写诗,在诗歌里面,抒写自己对楚国的爱和“误国群小”的恨吧!于是中国第一个有着主体意识的诗人出现了,《离骚》、《九歌》、《九章》、《招魂》,漫天星辰一般,随之诞生。

屈原是个诗人。诗的本质是什么?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说:“诗的本质不过是,也仅仅是人类对一种最高的美的向往,这种本质表现在热情中,表现在对灵魂的占据之中。”屈原的笔法缠绵悱恻、感情强烈,他的苦闷和哀伤积郁良久,在流浪的生活中不可扼止地反复迸发,从而形成了诗歌形式上回旋复沓的特点。他一生言语,遣怀《离骚》,“离骚”者,离忧也。在理想和现实的尖锐冲突之下,诗人开始“周流上下”,“浮游求女”,但这些行动都以不遂其愿而告终。在最后一次的“飞翔”中,由于眷念故国而再次流连不行。这些象征性的行为,显示了屈原在苦闷彷徨中的艰难选择——即使是流浪,也不知道去往何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现实的严重失望,使诗人伴随着美人和香草,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流浪长期以来是屈原的一大生活方式,于是他从中提取出忧郁,最后,自杀成了唯一可能的结局和疗治。

屈原是个诗人。身体力行的流浪生活早已经灌输到灵魂,灵魂也开始离开躯体,往四方乱走乱跑了。舍弃安乐的住处,不顾莫名的凶险,这种流浪有什么意义呢?与其游走四方,不如回归故里。然而,“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何况故里在哪里,又有谁说得清楚呢?屈原在《招魂》中的华丽描写,与其说是在祭奠楚怀王,不如说是在祭奠未亡的自己,因为他知道自己也要象怀王一样,就要亡命他乡了。“新年开始春天到来,我匆匆忙忙向南行。绿蘋长齐了片片新叶,白芷萌生又吐芳馨。道路贯通穿越庐江,左岸上是连绵的丛林。沿着泽沼水田往前走,远远眺望旷野无垠。”越是满目美好的春光,越是诱发作者心底里的哀痛来,于是有了“魂兮归来哀江南”的千古绝唱,让后人知道,原来不只是悲秋,伤春也是诗的一大主题。

有个网友也是诗人。他吊屈原,写来两句诗说:“没有马蹄声声/亦无车辇华盖/依旧芰荷为衣/芙蓉为裳/高冠岌岌/长剑陆离/伴着环佩叮当/你走来了。”

借这诗句,结束我的文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声明:该作品版权归 我是一个好人 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该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该作品如果涉嫌抄袭等所引起的法律纠纷由作者负责。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Copyright© 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