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过马路
小时候,姐姐和我不一个学校。她的学校好----有一片葱郁的苹果林,青草地上还有滑梯和秋千。在无课的时候,我会偷偷穿过我家窗外的大马路,去她的校园玩耍。妈妈是不允许这样做的,因为过马路很危险。
我一个人坐在凉台的下午,数过好多次,一个小时才能经过十几辆车,哪能那么寸就有一辆撞上了我?路口都会立着一块大大的牌子,白底鲜红的字:“一看、二慢、三通过!”司机也都守规矩,远远见绿灯闪烁,早早收了油门,静静等候。我还有自己的过马路绝招:远远看了难得一见的车,就竖起手指冲他摇晃,司机也就稳稳地停了车,等我蹦蹦跳跳地走过。妈妈见了说:“你会过马路了。”言外之意,去就去吧。
市场经济如雨后的春笋,一句话后就扑楞楞地长满九百六十万的土地。有人开始批驳:“一看、二慢、三通过”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代表的是一张报纸,一杯茶,摇头晃脑过半生的低效工作模式。市场经济需要快马加鞭,在整个社会呼唤“快、快、快!”于是,一夜间,它也不见了。
如今,我长大了。路口的信号灯千变万化的,不光管直行的,连左转、右转都开始计划起来。可我却过不去马路了。
前些天晚上,我想带老爸去马路对面洗洗头。路口的人行道上绿灯正亮,显示着还有37秒。我拔腿往前走,老爸却拉住了我,“过不去了吧?”他有点胆怯地问。“还有30多秒呢,怎么过不去阿?”我搀起他,往前走。“嗖”的一声,一辆白色捷达一个右转弯,从我面前没一点减速的迹象,飞驰而过。吓得我本能地拉着老父亲,向后一跳。我身后那么宽的马路,我就不明白:他怎么就不能从我身后走?路口转弯不减速,慌里慌张地就奔向快行线,真着急。好在到了马路中央,那红绿灯下排队等候的车都老老实实等候着。还有一条右转弯线,我们就达到安全的彼岸。那辆银灰色的本田似乎再也等不及了,一脚油门,尖叫着从我面前呼啸而过,后面的车也当仁不让,紧随其后。我抬头一看,人行道上的绿灯依然亮着。使出自己的杀手锏吧,我冲后面的车摇摇手,司机一脸漠然,目光故意躲开了我充满期待的眼睛。
我和老父亲陷在车海中。车儿快速驶过的风尘中我又看到那块“一看、二慢、三通过”的牌子,只是他们看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