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原创基地>作品展示
痛说家乡史  作者:回龙观好邻居

(人气:18776  发表日期:2005年02月25日 09:00:01)



痛说家(乡)史



看帝国在那津津乐道自己的家事,引得俺不仅读得津津有味,还浮想联翩,夜不能寐,于是欣然命笔,也来凑个热闹。



记得金色摇篮博士老板程跃在其一本书中引用一位大幼教专家的话说:小时候的经历,对一个人成长的意义怎么估计都不过分。

一般说来,恋人之间常常要说些自己小时候的事。俺现在正和文沙恋着,该说说身世了。



俺出生在安徽西北部一个小县城。那个地方穷,曾被称为安徽的西伯利亚。穷则思变,出过不少“恶人”:



秦末农民战争中,陈胜被叛徒车夫庄贾杀害,吕臣率苍头军起兵新阳灭了庄贾,新阳即是俺家乡;

清朝乾隆年间,家乡人白莲教总教首刘之协组织了反清起义,后来发展成为川陕白莲教大起义,满清从此开始走下坡路;

捻军的发源地也在俺那儿。出则为民,聚则成捻;白天为民,夜则为捻,打家劫舍,杀人越货,剿灭太平军的曾国藩,居然也败在捻军手下。老家“匪”多,俺89岁的奶奶小时候还经常“跑反”(根据一字不识的老奶奶的发音记录,意思是躲避土匪的抢劫,跑到土围子里,家乡话叫寨子);

造反的人在“正史”中被称为“盗贼”。



俺有个紧邻亳州,出过“大奸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其后人取而代之,“盗”去了大汉江山;

有人说安徽出名人:皖南出文人,皖北出武人。有道理。



俺还有个近邻河南项城(隔两个县百十里,哈哈,和河南人沾上边了),出过“窃国大盗”袁世凯。袁项城葬在河南安阳,许多人以为项城就是安阳人,错。1908年宣统帝继位,受清皇室排挤,“准”其回乡养“足疾”,袁世凯被迫下野,隐居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别墅——“养寿园”。一进入河南就算回家了,袁就不走住下了。彰德距离京师相对较近,交通方便,是个伺机东山再起的好地方;



当代俺那儿还出过大坏蛋前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从一个孤儿成长为副省长,又蜕变为被枪毙的罪犯。王出任副省长前,长期担任家乡市里的主要领导;王犯事前,市长肖作兴就东窗事发,挣了个死缓(或是无期)。两位主要领导相继出事,带出一千多万人的大市一大批当地“高干”下狱,那可是家乡政坛的一场大地震啊。

大震之后并没有大变。随后的毒奶粉事件使俺家乡臭名远扬。



对,老家在阜阳。俺在市辖的一个小县。

有民谣:芜湖偷,淮南抢,阜阳没有共产党,坏种(怀忠)当了副省长。

唉!



乡土文化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

俺以为,落后使得家乡保存了较多的原生态文化,一度民风淳朴,热情豪爽,这是俺继承的;市场经济发育又不够规范的时候(这个时候俺已经走出来了,成人了),乡人骨子里的野性刁蛮劲被诱发出来,于是造假、贪赃枉法。。。。。。



家乡还是个酒乡,乡人好酒,县县酒厂林立,古井贡酒、种子酒、双轮池酒,一度在央视上大做广告。整个一个酒财政。小时候街头巷尾常见面色暗红声音沙哑的中年人,都是酒精浸泡中毒的表征。



不好意思,酒乡长大的俺成年后,也曾无数次喝高,夫人为此没少和俺生气。

现在好多了,当车夫了,一年难得醉上一次。嘿嘿,朋友聚会俺参与的热情也减退多了。

记得去年春节期间,电视上一位蒙族歌手说,好友相聚,长调响起,缺了酒,如有所失,大煞风景。同感!



虽说现在从事着所谓“文化”工作,俺还是一个糙人。没办法,客观决定主观。

曾做过十几年教师,别人问教啥,俺总是说,教体育。请体育教师谅解,对不住了。



也对不住家乡了,说了那么多“坏话”,讲点好的吧。



10几年前,听说过“县城文化”的概念。

乡村,愚昧闭塞;都市,喧嚣浮躁。而县城,既有乡村人的纯朴热情吃苦耐劳精神,又具都市人开放博闻与时俱进心态。故多有成就大事者。俺没成就大事,与故乡无关。



县城、乡镇,“高知”稀缺并多集中于教育与卫生两口(20多年前更是如此)。他们是当时当地先进文化的代表。而同时,作为当时的臭老九,他们在政治上没地位,为人处世多小心谨慎。俺有幸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养成爱学习、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同时又比较拘谨的优缺点。缺点还有许多,一时想不起或不愿说,免了吧。
网友评论-------------------------------------------------------------------
  我姐退休回娘家。 动物世界 2005/02/25 15:51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声明:该作品版权归 回龙观好邻居 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该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该作品如果涉嫌抄袭等所引起的法律纠纷由作者负责。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Copyright© 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