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原创基地>作品展示
关于《特洛伊》  作者:

(人气:13126  发表日期:2004年07月03日 10:02:47)



一、 神与人

在古希腊神话中,一场浩大的战争竟起源于一只象征美丽的苹果。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阿西娜,爱与美神阿佛洛狄忒为此各施所能,神的光彩淡去,更多的是凡俗女子的心态。宗教、神灵是人们无法解决现实问题时的心灵慰藉与期望,而中西的神仙似乎有所不同吧。中国的神仙似乎总是高高在上,道貌岸然,拥有绝对的权威(孙悟空虽然肆意地捣乱一通,最后也是皈依佛门)这或许与中国文化强调整体性、一致性有关。而希腊的神有争斗有嫉妒有阴谋有对美色的垂涎,更像是一群拥有法力的人,这与西方人心中的推崇有关系吧——他们需要的不是权威的领导,而是敬慕有力量有权势的个人,哪怕这个人有这样那样的缺憾——缺憾有时反倒显得真实,想想,这样也蛮可爱的。

二、 悲剧的震撼美

看了《特洛伊》,读了网上的文章,似乎谈论侧重于爱情。或者是我对于爱情迟钝吧,并未对此在意,震撼我的更多的是一些非爱情的东西,例如父子兄弟的情谊,例如战争的悲剧,战争背景下人的无可避免的悲剧命运,以及在命定中所展示的灵魂。仅仅是两个人的爱情吗,为了两个人的爱情摧毁更多的爱情值不值得?这并不重要。爱情只是一场宏大史诗宏大悲剧的引子,美好的底色下更烘显出惨烈。本来面貌已利用或模糊,无所谓,这样更美。悲剧仅仅是把美的毁灭吗,战争仅仅是残酷吗,学文学仅仅是从史学上、理论上阐释吗?当大军压境,当双方的勇士厮杀,当年老的国王乞求儿子的尸体,我遗忘了所有的知识,任泪水肆意的流淌。心灵是自由的,就放任它自由地感受吧。为何而战是否重要?人在绝境的挣扎与决断,人为声名而奋发,原始本能的勇气,现代所没有的豪情,这一切足矣。

三、 英雄主义

赫克托耳是英雄,阿喀琉斯是英雄,年老的国王是英雄。战争的功败对错留有史学家分析,在没有英雄的时代,我只为英雄感动。中国的文学与美学主张中庸、协调、平和,这也是一种独特的美,愈久愈有韵味,并对个人修养、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欣赏中国文化并常常沉醉其中,但有时难免遗憾,是缺乏激情吧,毕竟我们直到今天也反对个人英雄主义的。而希腊神话是推崇英雄的,在推崇时并未给他套上太多的社会枷锁,也就显得更加的自然真实,充满大自然的野性力量。这是文化的差异吧。包括对于爱情,西方讲“骑士”精神,触动心灵后为她书写诗篇,如公主般宠爱她保护她,这不仅仅是爱,还包含着对于个人男子价值的肯定;而中国常用的一个词是“恩爱”,有“恩”才有爱,爱如果更多是一种无奈的习惯,更多是一种报答的感激,不知如何?

四、 赫克托耳

电影中的人物我最喜欢赫克托耳,从他一出场就喜欢。鲜明的轮廓,坚毅的性格,对局势的分析,对家人的爱,当情势无可逃避时冷静应对决不畏缩,充满了男子汉的魅力。这就是电影就是满足人们幻想的途径吧。

五、 寂寞的阿喀琉斯

有人不喜欢阿喀琉斯,他亵渎神圣,他杀人无数,他只为个人不顾忌其他。人没有选择的权利吗?更何况在那种时代。他桀骜不羁,勇往无前,他明确地知道自己的渴望并为此而自由地行动,即便知道这种渴望的最终后果他也勇于去承担。求得不朽的声名有错吗?按自己的意愿挥洒狂热有错吗?不用说他是个久远的人物,即便在身边又何必厚非。况且,他在明知不朽的功名后是生命的代价依然选择,这也是勇士的光芒。我评价的是真实勇敢的人,而不是圣人贤哲。

也许大家在他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勇猛,我却觉得演员很棒,表现出他的寂寞。我觉得阿喀琉斯很寂寞。那个女子两次由于立场的不同离开他,我感受到他无言的成全的男子的寂寞。若是我,我不会离开他,不忍心让自己深爱的人独自承受寂寞,尤其是第二次,怎忍让她在寂寞中独自走向死亡。我会抱住他,给他最后的温暖,让他在温暖中离去。



此文不是评论,个人一时感慨而已。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声明:该作品版权归 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该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该作品如果涉嫌抄袭等所引起的法律纠纷由作者负责。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Copyright© 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