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原创基地>作品展示
吃这事儿啊  作者:锦瑟碧云天

(人气:19441  发表日期:2004年07月29日 14:48:32)



闲来无事,读李渔的《闲情偶寄·饮馔部》,李先生的文字清新隽永,叙述娓娓动人,读后留香齿颊,余味道无穷。而这饮馔部则更具风味,他主张于俭约中求饮食的精美,在平淡处得生活之乐趣。读来如与古人携手入座,品酩倾谈,共品佳肴。



    “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这是李先生说的。我原是极不爱蔬菜的,总觉得清淡无味,入口如嚼蜡。但年纪渐长,喜好也会有变。各色时蔬也不再难咽,每每品食,心中默念“人生不过一碗粥,一叶菜已足。”读了李先生这句,不禁汗颜——先生爱蔬菜因其自然,我却食蔬菜希望接近自然。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陆之蕈,水之莼,皆清虚妙物也。予尝以二物作羹,和以蟹之黄,鱼之助,名曰:“四美羹”。座客食而甘之曰:“今而后,无下箸处矣!””我未曾有幸尝着这“四美羹”,但对“莼菜”却是记忆尤深。塞北是没有这稀罕物的,第一次吃到是在西湖边的“楼外楼”。只记得青绿的叶片飘在汤面,以汤匙盛起,微卷的叶子滑柔媚人,入口轻转,方知其美味清幽。俗人,总是难以用心专一,这食物至今留存脑中,却是因同那人,那事搅和在一起。这美食,给这回忆添了些许甜味。也因这回忆,才会将这不俗的菜品记于心吧。盼着这味道,这回忆能够留得更久一点。



    “葱蒜韭三物,菜味之至重者也。能芬人齿颊者,香椿头是也;菜能秽人齿颊及肠胃者,葱蒜韭是也。椿头明知其香而食者颇少,葱蒜韭尽识其臭而嗜之者众,其故何欤?以椿头之味虽香而淡,不若葱蒜韭气甚而浓。浓则为时所争尚,甘受其秽而不辞;淡则为世所共遗,自荐其香而弗受。吾于饮食一道,悟善身处世之难。一生绝三物不食,亦未尝多食香椿,殆所谓“夷、惠之间”者乎?

  予待三物亦有差。蒜则永禁弗食;葱虽弗食,然亦听作调和;韭则禁其终而不禁其始,芽之初发,非特不臭,且具清香,是其孩提之心之未变也。”

    摘录李先生这段,一是感慨先生的智慧,再是感慨百年已过,世界竟还是那个世界。



    吃这一事,最是讲究个心情。菜要清淡些才好,酒要浓烈些才好,人,要投缘些才好。投缘知己,少了过多的应酬罗嗦,三言两语、抬眉凝目,已了然于心。这样,才能让嘴得空,让美食就着美酒下肚。

    印象中吃过最好吃的东西是在云南丽江四方街西南小巷中一个没有招牌的小店中吃的肥肠米线。白如缎的米线上浇着一层红红的辣油,几点青葱撒在上面点缀,活泼泼的诱惑着你的胃。尝来,只会叹说:“若每日得此一碗,何求?!”至今,这仍是我的想念。

    印象中吃过的最惬意的一顿是在重庆南山的一个竹楼里。竹楼临风,几个同学一起,先把菜点了。然后用打牌解决了等着上菜时的郁闷,心思单纯得除了盯着眼前这副牌,就是惦念着厨房那正在烹制的美食。少倾,见着一大盆红红香香的端来,是久闻的“泉水鸡”。紧跟着,仍是红红的一盘,现在,已想不起那都是什么了。只是记得当时的快乐,当思想真的可以停留在面前这一碗白饭,一盘小菜别无他顾时,快乐竟会满溢。高潮是在中间一人发现那坛桂花酒的时候,土陶的酒杯,香甜的酒,几杯下去,就盼着竹楼上的风再强一些,好让这酒熏起的笑声传得更远。记得饭后是走回去的,除了我们一行,再无他人。青山做伴,把久违的畅快淋漓的快乐永远的留在了那两公里的山路上。



    做菜,也是享受。各色果蔬,配着心情调制,酸甜苦辣几番滋味轮流转过。得个空儿再把这调制的过程往哲学的高度靠靠,偷着乐。

    最擅长做的一道青菜是“凉拌苦瓜”。做法如下:苦瓜一根,切片。置沸水中稍灼,待呈碧绿色捞出,放于盘上,以盐、香油少许调味,即成。

    最爱吃的一道菜是“水煮鱼片”。做法如下:鱼切片,以盐、味精腌制半小时,沸油大量加辣椒三两、花椒半碗,蒜姜各几大粒,炸出香味关火待用。清水一盆煮沸,加切段黄瓜豆芽,将鱼片逐一放入,浮起后关火。将之前热油倒入水中,即成。



    爱做的,是极清淡的。爱吃的,却是极浓郁的。笑,知易行难,可见一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声明:该作品版权归 锦瑟碧云天 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该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该作品如果涉嫌抄袭等所引起的法律纠纷由作者负责。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Copyright© 2000-2024